
VSO新闻/讯 www.vso.com.cn 猫咪脸上那几根柔软又灵敏的胡须,不只是可爱的象徵。看似是装饰性的胡须,其实是猫咪极为重要的感知工具,能帮助牠们判断距离、感受空间与侦测气流,甚至反映出牠的情绪状态。国外媒体《Treehugger》报导指出,这些胡须(whiskers)比毛髮更粗、更深,根部连接大量神经,几乎是猫的「第六感」,让牠们能优雅穿梭在狭窄空间中而不出错。
胡须的歷史与构造
「Whisker」一词可追溯至17世纪,塬本意为「扫动」或「拂过」,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类的鬍子,再延伸至动物的胡须。猫的胡须学名为「vibrissae」,厚度是一般毛髮的两到叁倍,根部更深达叁倍。主要的脸部胡须称为「mystacial whiskers」,平均每隻猫有24根,左右对称排列成四行,以确保能精準判断周围环境。牠们在下巴、眼睛上方、耳朵附近及前脚背部也都有胡须,用来侦测不同方位的变化。

感知世界的神经雷达
猫的胡须深嵌于皮肤,与神经系统紧密相连,末端的「本体感受器」(proprioceptors)会将外界触觉讯号传回大脑,帮助猫分辨物体距离、方向与质地。这也是为什么不应该剪掉牠们的胡须,否则等同剥夺了牠们的导航功能。
有研究更利用猫胡须中的稳定同位素比例来分析饮食来源,结果显示家猫摄取的蛋白质中高达96%来自人类提供的饲料,仅4%来自野外猎物,显示现代家猫几乎完全依赖人类餵养。
胡须压力与比例奥秘
由于胡须极为敏感,若猫的食盆或水碗过窄,胡须长期接触边缘便可能导致「胡须压力」,让牠感到烦躁、甚至拒食。此时可换成宽浅的餐碗减轻不适。猫的胡须长度通常与身体宽度成比例,是牠判断是否能穿过狭缝的重要依据;像体型大的缅因猫的胡须可长达15公分,而康沃尔猫则短且捲曲。

胡须透露情绪 也会自然脱落
胡须的姿态也能反映猫的心情:放鬆时平展向外,害怕时贴向脸部,警戒或专注时则向前伸展。牠们的胡须虽不应修剪,但会随着生长週期自然脱落并再生。若突然掉落过多,则可能是过敏、感染或皮肤问题的警讯。
猫的胡须就像牠的感知雷达,掌握着空间、平衡与情绪。从微妙的动作到细微的触觉,每一次的颤动,都是牠理解世界的方式。